国内领先的IT基础设施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上海天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玑科技”或“公司”)将于近日荣登资本市场。近年来在电信、金融、政府等高端客户的带动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IT 的运维和支持服务从自行管理变成外包,交给专业服务商进行管理。此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业态的快速成长将带动市场对于IT服务的需求。公司凭借其在研发、销售、客户类型等方面已经具备不同程度的竞争优势,未来成为国内IT基础设施第三方服务市场的领军企业。
专业的第三方
东方财富通手机炒股软件 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会后悔 突发暴涨很可能不期而至 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 IT基础设施服务商
天玑科技一直致力于为多品牌产品构成的IT基础设施提供第三方服务,主要包括面向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数据中心的IT支持与维护服务、IT专业服务和IT外包服务。公司凭借自主开发的服务实施软件工具,向用户提供远程服务和现场服务相结合的一站式IT基础设施服务,帮助客户提升客户IT系统的整体成效。
公司凭借自主开发的服务实施软件工具,向用户提供远程服务和现场服务相结合的一站式IT基础设施服务,帮助客户提升IT系统的整体成效。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IT基础设施第三方服务商。2007-2010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667.79万元、9282.14万元、12374.94万元和16928.65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6.3%,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国内信息化建设目前依然处于初级水平,2009年以来,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需求愈发旺盛,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加速进行,云计算、绿色数据中心、SaaS等新的应用也不断升温,行业用户需求推动了数据中心市场的快速发展。
电信领域在三网融合推动下,全业务和3G建设持续进行;金融领域为了增强与国外金融机构竞争实力,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其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交通控制、电力控制、医疗等领域的信息化需求将大幅提高;电子商务、互联网增值服务等新兴业态快速成长,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新模式下IT服务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应用深度不断提高,数据中心的IT基础设施在软硬件方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越来越高逐。同时,数据中心IT系统是用户关键业务的支撑平台,需要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的不间断地高效运行,对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其软硬件基础设施一旦发生故障,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恢复,因此要求有专业化和不间断的服务保障,其后续维护成本也随之快速增长。
近年来,中国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服务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达到287.6亿,比2007年的204.47亿增长40.66%。公司凭借其在研发、销售、客户类型等方面已经具备不同程度的竞争优势,未来成为国内IT基础设施第三方服务市场的领军企业。
客户累加效应保证业绩增长
2003—2010年,天玑科技从2003年的20余家客户发展到2010年底的400余家客户。核心客户保有率接近100%,保证公司整体收入增长稳定、可预期,并具有累加效应。
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为重点行业客户提供系统集成建设及维修维护服务,一般签订一年或多年的服务合同,形成相对稳定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随着合作的持续,公司能够深入了解客户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的具体状态,对其难点、需求、发展趋势的了解深入而准确,新进入者则难以抢占已有的客户资源。
同时,公司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促使客户资源保有率持续高位:其一,为客户资源优质。公司从电信行业入手,此后切入到的金融、政府、制造业等领域,均为信息化需求大、水平高,同时客户规模大、支付能力强的领域,其中80%以上为大中型企业,如中国电信、移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上海地铁等。
其二,一站式服务模式满足用户需求。多品牌跨平台一站式服务,为不同硬件品牌和不同软件平台所提供的综合性服务,区别于单一供应商提供的针对性服务;此外,多层次多种类一站式服务,如定期设备和系统环境检查、技术支持响应、故障解决、部件更换等IT支持与维护服务,结构调整、优化性能、设备搬迁、数据迁移等IT专业服务及专人驻场、远程运维和系统托管运维等多种形式的IT外包服务。
最后,公司拥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公司的管理层及核心技术人员大多具有IT知名跨国企业工作经历,包括惠普、IBM、阿尔卡特等,使公司与全球IT基础设施供应商保持了较好的合作关系;此外,公司每年围绕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进行自主研发,目前拥有1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掌握34项核心技术。
依托电信领域进行跨行拓展
数据中心自下而上分别由机房基础环境、IT基础设施、应用软件三部分构成。天玑科技主要是为IT基础设施提供支持与维护服务。不同行业数据中心的应用软件行业性强、差异大,跨行业复制难度高。与之不同的是,不同行业的数据中心数据基础设施的软硬件产品结构基本一样,区别仅在于其规模的大小,因此不同行业之间进行跨行业复制不存在任何障碍。
国内电信行业的信息化程度较高,电信行业对IT系统的投资规模也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因而对IT服务的认同度和需求度较高,同时其IT系统复杂度和对数据中心的技术要求也相当高。
公司从2003年开始,在电信行业树立标杆项目,随着业务的持续拓展,公司在电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服务经验和客户资源,业务规模保持持续的增长,并在电信领域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
此后公司依托电信领域的实施经验以及标杆项目的品牌效应,成功向其他领域进行横向拓展,并在金融、政府、制造业等行业获得了不俗的业绩,非电信行业的比重占比不断提升:2008—2010年非电信行业营业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5.86%、51.28%和52.71%。
值得一提的是,多种销售模式促进公司业务由华东走向全国。全国IT基础设施第三方服务市场较为分散,各公司依托自身所在区域或起始行业,在具备局域竞争优势的额基础上进行全国扩张。
公司立足于华东地区,凭借灵活的市场运营机制、大量通过原厂技术认证的工程师队伍、畅通的备件渠道和高效的备件管理,以及在电信、交通、金融等行业良好的客户资源,在华东市场占据领先地位,2009年在华东区域第三方服务市场排名第二,营业收入占比达到3.50%。
此后,随着客户数和销售收入的增长,公司开始采用直销为主、分包为辅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客户范围,并于2007年底开始在全国范围建立销售团队和服务机构,目前在全国建立了22家分支机构,形成直销、渠道销售、与全国需要业务外包服务的华为、中兴等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以及电话及网络销售多种方式结合的销售体系,有效推动业务的全国性覆盖。2009年度,公司在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第三方服务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为1.08%,在全国具有同类业务的企业中位居第十位。
募资项目助力跨地域发展
此次公司拟募集资金投向IT基础设施支持与维护服务区域扩展项目、IT管理外包服务项目和数据中心创新服务项目。本次募投项目将有助提高公司的服务及营运能力,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完善公司一站式服务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这其中通过IT基础设施支持与维护服务区域扩展项目的建设,公司将在上海、北京、广州、武汉和成都五个城市分别建设华东、华北、华南、华中和西部五个区域中心及备件中心,形成总部-区域中心-分支机构的三级管理体系,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30家以上的分公司和办事处等服务分支机构,确保全国所有省会城市拥有公司的分支机构,使公司成为全国性的IT基础设施支持与维护服务提供商。
该项目实施后,公司的业务网络将从华东地区拓展到全国,业务网络的拓展一方面增加公司品牌对业务地区的渗透,将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增量客户,另外一方面,业务网络拓展后享受到规模经济效应,公司的运营成本将下降;此外,公司区域备件中心的布局将有助于公司对备件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公司的资产经营效率将进一步提升;第三、公司的核心后台支撑平台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服务质量,公司的服务竞争力将更加突出。
企业数据中心设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往往需要由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由于每个专业的工作量很小,企业往往聘用少量的技术人员,同时要求每个技术人员掌握多项技能,从而尽量减少维护成本。这必然造成数据中心的维护水平较低。发生重大故障时还需要求助外援,并且影响解决问题的及时性。IT管理外包服务实际上把这些专业而又繁琐的日常IT管理外包给专业团队。由于专业IT管理外包公司在每个专业领域有一批精湛的技术专家,他们在保证工程量的前提下服务于多个客户,从而能积累更丰富的实战经验,同时也分摊了客户的服务成本。
网络化运维中心(NOC)的建设将成为该项目的一大亮点。通过NOC中心的建设,可以完全保障公司24小时运维监控能力的交付,同时为用户的跨国、跨地域的远程管理运维提供了更加可信和更加及时的操控手段,将直接提升公司的服务附加值。
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公司将从以基础设施支持与维护服务为主向全方位的IT服务供应商转变,服务产品线更加完善,对客户的服务将更加细致、到位,这将吸引更多的客户购买公司的服务,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将得到提升。
数据中心创新服务项目是公司针对当前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结合云计算的理念,面向数据中心的使用和管理提出新的服务模式,向客户提供专业的数据中心按需使用服务,使得用户只需要按照自己的业务需要取得对应的资源即可,不必进行繁复的设计和管理,使得用户在减少投入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自身业务的发展。同时,集中的数据中心使用方式将极大的集约资源,使得数据中心的使用更加科学环保。
值得一提的是,募投项目建设所带来的收入将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首先,区域中心建设完成后,公司的业务范围大幅延伸,将吸引更多的客户,存量和增量客户的叠加效应将更显著。其次,外包模式的推广,使得工程师的复用率逐渐提高,公司的收入增速也将加快。公司预计募投项目实施后,上述3个项目将分别增加营业收入5115万元、4743万元和7246万元,同时带来利润总额分别为998万元、663万元和112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