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9月6日20时30分讯(记者 李辉) 拥有专利,现今社会已经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却是一件难事。今日揭晓的重庆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中,一位来自重庆远郊区县彭水县第三小学校学生,他的三项发明作品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来自重庆库区的中学生也不弱,造出一个环保节能而且拥有专利的“清漂利器”。
小学生想出“暖风巾架”
拥有三项专利的学生徐涛,从他就读彭水县第三小学校四年级时开始推出发明作品。2010年的冬季,阴雨绵绵,一天起床时徐涛发现,他家的毛巾有一股难闻的味道。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冬天温度低,卫生间通风效果不好,毛巾不干,容易生菌发霉。
有没有解决办法呢?夏天的时候,毛巾就容易干,徐涛想到加热装置;平常父母洗净的衣物,都是挂在阳台,徐涛又想到通风装置。从开始尝试到最后制作,他终于造出一个“烘干型通风易干晾巾架”。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作品就像一个壁挂电视,表面很多孔,顶部一架子既可放浴具又可挂毛巾。接通电源按动开关,发热管随即开始加热,吹风装置同时启动,挂着的毛巾就可以在冬日里享受暖风。
徐涛在学校还注意到,很多同学用旧的铅笔头都被扔掉了,如果铅笔最后面一段没有笔芯,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后来,他还给铅笔造个橡胶笔盖,可以像钢笔一样变身加长版。经过完善,徐涛的烘干型通风易干晾巾架、厘毫铅笔、电风扇取暖一体器,已相继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
初中生造出“清漂利器”
家住万州区的冉翰林,从小在江边长大,对江水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是他发现,每当夏天洪水过境后,江上会有树枝、塑料等漂浮物,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很多清漂工人多是靠传统长柄小网捞到船上,耗费人力多,效率却很低。
冉翰林就读万州区第三中学校时,初中二年级的他,对物理学科渐渐有了感觉,2010年开始尝试将想法变成现实。船头安装一个大漏勺,停着或行驶时都可收集漂浮物。这还是一个“自动网”,只要里面没有漂浮物,空网就会随着较长的机械臂掉在水面。
今天展示的作品已进行4次改进,机械臂中间的杠杆支撑点设置成可滑行的,收集到水上漂浮物后,可以通过移动支撑点,使漂浮物能够倒在船上任意位置,这也意味着,如果这个发明推广使用,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开着船控制装置快速清漂。
目前,冉翰林的发明作品“杠杆式电动漂浮物打捞装置”,已于2011年8月获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第26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
全市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
获得今年的第七届重庆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及提名奖的学生中,来自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校田希文同学的发明作品“磁性移动支架”,来自涪陵区第七小学校杨灿同学的发明作品“一种聋人用的闹钟”“一种智能闹钟”等,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
“从2010年开始,我们就在大力开展青少年创新工作。”彭水县第三小学昌建敏校长告诉记者,不仅主城区学校重视素质教育,他们这样的远郊区县学校,也注重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每周有专门的科技课,并通过课外辅导、科技小组等方式激发学生创意。
记者从市科协了解到,青少年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全市推动的重大举措,除市长奖外,超过30个区县已经分别设立区长奖、县长奖等区县级的最高荣誉奖,鼓励青少年科技创新。
近年来,我市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也连创佳绩。其中,今年8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落幕的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市代表团就喜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24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