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日报讯 10年来,稀土高新区面对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开拓创新,成就瞩目。先后被国家相关部委认定为“国家稀土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稀土新材料)基地”等18个国家级基地。
经济总量增长近16倍
10年来,稀土高新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11年,稀土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7.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2002年的16.9倍,年均增长36.9%,占包头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5.0%增长至2011年的9.6%。
截至2011年底,高新区企业总数3236家。其中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投资企业22家,外资企业3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2年的33家(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增至2011年的144家(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占全市的23%,居全市10个旗县区第一位。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得高新区财政收入迅速增长。2011年,高新区财政收入超过60亿元,达到63.60亿元,是2002年3.10亿元的20.5倍,总量居全市10个旗县区第一位。
三大主导产业增长39倍
10年间,稀土高新区三次产业均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7.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39.8%,第三产业年均增长30.3%。
2011年,稀土高新区工业增加值达191.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2002年的19.3倍,年均增长38.9%。稀土、铝铜、机电三大主导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年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390.7亿元,是2002年9.7亿元的40.3倍,年均增长50.9%,占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4%。2011年,稀土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0.4亿元,而2002年仅为5.7亿元。
同时,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呈现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2011年,稀土高新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2.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2002年的10.9倍。
城市建设投资200亿
10年来,稀土高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努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2002-2011年稀土高新区城市建设累计投资200亿元,新增城市道路195公里、300余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28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48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40%,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2.1平方米;新增给排水管网360公里,水、气、热、电供给实现全配套。
近年来,高新区投入22.7亿元完成占地8000亩万水泉台地及40万平方米曹家营村平房区的拆迁改造,投资4000多万元的锦绣公园投入使用,投资8亿元的13万平方米金融广场即将建成,投资3.2亿元的市图书馆、少年宫相继建成使用。如今,高新区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