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高新区(滨江),我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以二十年创新发展的底蕴,用强大的科技创新驱动力量,积聚起了加快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动能。
今年以来,高新区(滨江)围绕“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建设幸福和谐新滨江”,坚持产城融合,坚持高端高新,不断优化产业政策体系、优化投资创新环境,全区经济走势总体筑底回升,经济运行呈现出“服务业支撑地位更加明显、工业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固定资产投资低开高
走、创新驱动特色进一步彰显”的特点。
前三季度,高新区(滨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增幅继续保持全市领先;1-9月,全区完成规上工业销售产值466.09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89.74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9.74亿元,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亿元,同比增长13.2%,超过年初确定增速目标。
转型发展产业结构优化
面对经济形势的“冬天”,工业企业往往受到市场需求低迷的影响,增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而随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拉动,今年以来,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技术服务等在内的服务业,已经成为了推动高新区(滨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对经济的贡献度远远超过了工业经济。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了工业,达到了54.5%。
服务业保持稳步增长。634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至9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8.61亿元,同比增长19.3%,增幅比上半年高1.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9.12亿元,同比增长28.4%,增幅比上半年高6.9个百分点,企业效益继续好转。
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前十家重点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全部实现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6.97亿元,同比增长40.3%。支付宝、网易、银江股份等增幅分别为75.4%、68.5%和69.7%。1至9月,电子商务业实现规模、效益同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92亿元、净利润25.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和25.1%。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79.87亿元、净利润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8%和22.6%。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高新区(滨江)税收来源的第一大产业,占全部税收比重的41.3%,制造业实现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的36.5%。
工业经济筑底回升。今年1至9月,高新区(滨江)232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5.07亿元;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66.09亿元,同比增长0.1%。工业效益逐季明显好转。1至9月,全区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81.17,同比增长22.1%,呈现逐季回升态势。
龙头企业带动效益明显
在宏观经济形势不好的背景下,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显得尤为关键。今年以来,高新区(滨江)的骨干企业进一步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债权出资、股权出资、股权出质等新型融资手段逐渐被企业青睐,企业发展活跃度上升。
1至9月,全区前20家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41.03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区规上工业销售产值73.2%。前10家企业生产、销售、出口规模占全区比重分别由去年同期的58.8%、59%、63.9%上升至61.6%、62.2%、66.2%。大华技术、海康威视等继续保持领涨势头。骨干企业的税收贡献也很明显。1至8月,华三通信、阿里巴巴网络、海康威视、网易等全区纳税上亿元的6家企业都实现了大幅增长。
高新企业发展稳健。1至8月,高新区(滨江)经认定且纳税的468家高新技术企业纳税47.2亿元,增长18.6%,占全区税收比重达57.8%,比去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反映高新技术企业利润的企业所得税也实现了大幅增长,468家高新企业共缴纳企业所得税20.92亿元,增长59.7%,整体经营效益良好。
为了破解企业融资难,高新区(滨江)还积极构筑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企业融资形式也日渐丰富。杭州将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债权转股权方式增资215万元。浙江中伟控股有限公司通过股权出资方式增资9300万元。杭新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成功办理债权转股权变更登记,增加300万美元注册资本。截至目前,该区累计登记股权出质企业149家,出质股权142899.577万元,融资金额高达88.2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