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当劳产品麦乐鸡含泥胶成分“聚二甲基聚矽氧烷”(制图:中国企业家网)
【中国企业家网】(专稿)“毒杯”事件发生不到一个月,全球快餐业巨头麦当劳又陷入“橡胶门”。随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曝光,麦当劳所售麦乐鸡含有防腐剂“特丁基对苯二酚”及泥胶成分“聚二甲基聚矽氧烷”的新闻在全球引起一片哗然。
由于麦当劳在中国有着众多的消费者,该消息随即在国内引发高度关注。7月5日,麦当劳中国公司作出官方回应。麦当劳表示,中国所售麦乐鸡中含有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特丁基对苯二酚的含量“完全符合国家食品标准,消费者可以安心食用。”
同一天,在国内各大媒体的追踪采访下,陆续有相关部门发出声音,指出麦乐鸡中所含的上述成分属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至此,麦乐鸡“橡胶”成分是否合法似乎有了初步结果。然而,在该事件的众多报道背后,一个新的疑点悄然浮现。
推敲“合法”
对于麦乐鸡所含的“特丁基对苯二酚”,多位专家指出,该成分有一定毒性并有致癌性,绝对不宜过量。
关于食品生产者的法定义务,最新施行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有这样的规定:含有添加剂的食品,标签上应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有使用禁忌或安全注意事项的,应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但在麦乐鸡的外包装上,本应按照规定所标注的食品添加剂的相关说明并不存在。
此外,针对麦当劳昨日的回应,网上出现了质疑之声。有网友指出,所谓的“橡胶”成分“合法”,仅仅是指含量“合法”,而最关键的标准,应该是麦乐鸡上述两种添加剂是否经过中国卫生部门批准。
类似的质疑并非只来自于网友。据《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暨南大学食品工程教授傅亮也提出了类似的疑问。傅亮表示,该事件的关键是麦当劳所用的该两种添加剂“是否在中国被批准使用”、“使用的量是否是在中国被允许的范围内”。傅亮指出,如果不允许在中国使用,“即使在国外被允许,在中国使用也是违法的”。
就在上个月,针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范,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副司长许新建作出了官方解读。许新建指出,食品添加剂在被使用前必须经过科学风险评估,在品种、使用范围和用量上,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添加。
而在麦当劳给出的回应中,并未看到关于添加剂使用流程是否合法的说明。法律专家表示,该事件中,在重要性与优先权上,流程的“合法”远重于剂量的“合法”。“这就好比盖房子,没有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话,房子盖得再漂亮,这种行为也是不合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