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周动态 > 鼎韬观点:新五年,新理念,“经营产业”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升级

鼎韬观点:新五年,新理念,“经营产业”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升级


时间:2012-11-6 10:30:05  来源:中国外包网  作者:中国外包网

城市是产业的载体和环境,服务外包城市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和服务外包企业聚集的空间载体,如何带领整体产业应对各种挑战,抓住机遇实现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从1.0时代到2.0时代的升级,是在新的“五年规划”中,我国服务外包城市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鼎韬认为,新的环境下发展需要新的理念作为指引,我国服务外包城市亟需从以“招商引资”为核心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向以“产业经营”为理念的科学发展路径升级前进。

  —— 鼎韬服务外包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陈娟

  纵观 “十一五”至今,在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全面支持和培育下,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迎来发展高潮,整体产业环境不断优化成熟,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覆盖领域逐步拓宽,并形成了以城市和园区为载体、以外包企业为落脚点、以产业政策为核心抓手的产业推动体系及发展路径,有效拉动了整体产业的快速起步和产业集聚。然而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内外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迁。首先是随着升值、加薪、减退税等带来低成本“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我国服务外包企业低成本导向路径、业务模式低端、人力资源缺失、信息安全及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善、接单能力弱等各种问题进一步暴露出来;同时,全球经济紧缩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由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而导致的外包回流和内包的重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社会化商务带来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冲击等等组成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大变革时代。可以说,中国的服务外包行业尚未长大,就必须面临疾风暴雨的洗礼。城市是产业的载体和环境,服务外包城市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和服务外包企业聚集的空间载体,因此如何带领整体产业应对各种挑战,抓住机遇实现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从1.0时代到2.0时代的升级,是在新的“五年规划”中,我国服务外包城市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

  为了帮助服务外包城市深刻认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新环境和新趋势,清楚把握本城市与其它城市相比产业竞争力的相对水平,有效的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同时帮助国内外各服务外包产业相关投资者做出正确投资决策,鼎韬于2012年6月正式启动了第二届“中国服务外包城市投资吸引力评估”活动。城市吸引力评估针对性强、目的明确、范围广,是中国服务外包产业首个针对国内所有服务外包城市的专业评估。

  本次评估活动从城市的综合投资吸引力、投资满意度和城市产业成长性三个主要角度,对国内所有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以及非示范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估,历时4个月的时间,经过鼎韬服务外包研究院以及特聘专家委员的认真统计、评判,最终出炉,中国服务外包城市投资吸引力评估榜单以及评估报告对中国服务外包城市的发展数据、发展特点及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2011年度中国服务外包城市发展现状总摸底

  在本次城市投资吸引力评估中,鼎韬对中国56个服务外包示范以及非示范城市进行了专项调研分析,以OIOP™体系为核心,对2011年度我国服务外包城市的成绩及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主要结论包括:

  1)2011年度各城市服务外包产业继续稳步增长

  经过2011年一年发展,中国服务外包城市总体规模还是呈现比较喜人的态势,产业规模整体规模上了一个台阶,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有大幅度提升,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结构也有显著改善,正在逐步拉近与国际知名外包城市之间的差距。以2011年中国服务外包城市离岸执行额为例,相比2010年,离岸执行额超过10亿美元的城市比重由16%增长到了20%,而且2011年离岸执行额小于1亿美元的城市比重也由2010年的48%降低到38%。但是,我国服务外包城市产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2011年服务外包合同额、服务外包执行额超过40亿的大型城市比例较少。中国还缺少大型产业规模的服务外包城市,要想在全球离岸市场中获得较大的蛋糕,中国服务外包城市还需要培养一些大型服务外包城市与班加罗尔、孟买、都柏林等城市相抗衡。

2011年中国城市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结构变化

  2)跨国企业和龙头企业总部扎堆示范城市,并呈现明显的二次转移趋势

  示范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凭借自身先天资源优势,如先行政策、充足人才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区位和交通等优势条件,成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初期外包企业选择投资的最佳目的地。通过对“2011年在华跨国服务外包企业二十强”评选(MNC TOP20)入榜企业以及“2011年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五十强”评选(TOP50)入榜企业共70家企业的调研统计发现,大多数跨国企业和国内龙头企业总部设在示范城市,占企业总数的88%,其中,总部位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企业有58%,位于长三角二线城市的企业占13%,位于中西部二线城市和东北二线城市的企业分别有10%和7%,而在非示范城市设置总部的服务外包企业只有12%。

2011年中国TOP50和MNC TOP20 企业总部地域分布

  但是随着经济和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示范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不仅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而且迫于成本飙升、人才竞争、人民币升值、全球经济影响等各种压力和威胁,向服务外包企业向成本低、人才丰富、环境良好的二三线城市转移成为必然趋势,加上各内地城市和非示范城市也在抛出各种地区优惠政策、服务体系支撑、智力支持等各种吸引眼球的亮点“资源”,越来越多的服务外包企业注意力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转移,这一趋势也可以从TOP50企业在国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分布上看到。

  3)服务外包城市人才发展迫在眉睫,是“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核心挑战

  当前“人才荒”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发展及扩大的核心瓶颈,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人才每年缺口约50万人,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我国服务外包高端人才、实用性人才短缺,已成为困扰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以金融服务外包为例,目前金融外包每年缺口约6万人左右,而每年应届毕业生从事此产业的还不到千人。因此产业适用人才的培育及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广大服务外包企业投资及买家发包考量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支撑城市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因此,本次研究将服务外包城市的高校教育机构数量、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外包培训机构数量及培训机构年培训人数作为重要指标进行分析。2011年服务外包城市投资吸引力TOP10城市平均拥有高校机构数量43.4个,远远高于56城市平均拥有的高校机构数量23.3个;另外,TOP10外包城市平均拥有服务外包相关培训机构47.8个,2011年大专及以上毕业生人数平均10.9万人,2011年培训机构培训人数平均1.65万人,这些指标均远远高于服务外包其它城市。因此,鼎韬认为TOP10服务外包城市拥有优越的人力资源和培训环境,应在服务外包人才发展中充分发挥培育人才的作用,为本地和全国培养和输送服务外包人才,并牵头人才培育,在优化和完善中国的服务外包人才环境中发挥领头羊作用,带动全国的人才产业链的搭建和完善。

  4)非示范城市成本优势明显,拉动国内服务外包产业二次转移趋势

  与传统的制造业不同,服务外包产业的核心资本是人力资源。据了解,服务外包企业全部收入的约65%通常会被用于支付劳动成本,10%-15%用于支付物业租金和办公费用,余下的是利润。针对服务外包企业运营成本的主要特征,鼎韬服务外包研究院选择人力成本、写字楼租金、商品房售价三个指标作为研究对象,以此做参考来分析各城市具体运营成本的高低。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21个示范城市职工平均工资为3754.9元/月,比35个非示范城市职工平均工资3120.9元/月高634元;2011年示范城市写字楼平均租金117.4元/月/㎡,是非示范城市写字楼平均租金(49.5元/月/㎡)的两倍多;2011年示范城市新房均价为11739元/㎡,比35个非示范城市的7809.1元/㎡高近4000元/㎡。虽然众所周知,示范城市(均为一线、二线城市)的运营成本必然高于非示范城市(二三线城市),但是通过对主要成本的对比,我们看出非示范城市的成本优势主要还是人力成本,并且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战略转移的关键驱动要素之一。

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与非示范城市部分成本对比

  在本次活动及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国大部分的服务外包城市的发展还停留在以产业载体建设为基础,以政策优惠为杀手锏,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盲目招商和企业无序入驻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式“经营”路径阶段。将企业数量作为衡量产业规模和政府工作成果的唯一指标,招商引资成为区域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 “救命稻草”。然而,尽管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我国很多服务外包城市却纷纷陷入招商窘境,陷入“招不来”和“留不下”的“同质化竞争”漩涡。随着大变革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发展模式更加不适应全新的产业环境及态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如何摆脱单纯依靠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拉动产业发展的桎梏,立足于本地比较优势,紧跟时代和产业发展步伐,发展产业并经营产业成为服务外包城市首要解决的问题。鼎韬认为,新的环境下发展需要新的理念作为指引,我国服务外包城市亟需从以“招商引资”为核心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向以“产业经营”为理念的科学发展路径升级前进。所谓“经营产业”就是以平台化为基础,整合自身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市场资源等各类产业要素,优化产业结构,构建自发展和自完善的区域服务外包产业生态系统。而成熟的服务外包产业生态系统应该是以市场为核心导向,以服务外包企业为主体,以丰沛的人力资源供应和完善的行业服务为支持,由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环境优化保障,各个产业环节无缝对接,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系。

  经营产业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提高地区产业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进步。但是“经营产业”并不是一个规划、一则通知就能解决的事情。“经营产业”是城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战略实施过程,包括从城市服务外包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到载体、设施、人才、商务环境、融资等产业要素的培育和完善,以及培训机构、认证机构、研究机构、行业协会、联盟组织、公共平台、中介机构等专业服务的形成和聚集,再到服务外包市场的规范、保护、运营和标准化等,每一个环节和功能都需要经营。也就是说城市发展一个产业需要具备策略(产业规划、政策制定)、要素(载体、人才、资本、市场)、品牌、招商和服务等五个方面的核心要素,一个城市要想营造自完善的服务外包产业生态系统,需要立足于本地相对比较优势,以精准的差异化城市定位为基础,构建以产业链、要素链、运营链和服务链为核心的区域产业生态系统,以企业的有序入驻为主要特征的精细化“经营”策略。要想真实有效的推动本地服务外包产业有序、有效、可持续发展,城市应该是一个集专家、协调员和管家等多种职能和能力为一体的多能手,推动城市向专业化、系统化、集成化转变。

  鼎韬建议广大服务外包企业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经营产业”理念的贯彻和落实,推动本地服务外包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优化。

  首先,以经营的观念规划产业

  城市发展一个产业仅有一份产业规划、一份产业政策是不够的,必须强化经营产业的理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做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经营产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产业规划与经营产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产业规划利用其综合的观点和整合的能力,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和优势,规划好产业的整体布局,有助于防止产业经营中某些不顾大局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短期行为;而产业经营则发挥其驾驭市场的能力,成为贯彻实施产业规划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规划的实施,虽有城市政府行政力量的保证,但常会受到市场经济利益的冲击。解决矛盾最好的办法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而是通过正确的经营策略,既保证城市长远的整体利益,又使得当前的局部利益得到满足。同时,政府应重新定位,从特定领域退出,专注产业发展的相关服务,协调调动企业、服务机构、协会、学校等各司其职,来共同经营本地的服务外包产业。

  其次,以经营的手段建设产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确保城市建设有投入、有收益,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必须运用市场经营的手段来运作,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1)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垄断资源优势,充分调动产业各种资源。从产业内部协调好服务外包同其它垂直产业的关系,同其它产业资源协同发展;在产业外部,协调好服务外包产业外围的专业服务、产业运营等资源,如中介机构、大学资源、研究机构、服务机构等,运筹帷幄,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生态系统良好运转。

  (2)广泛使用“搭桥法“,克服自身弊端,帮助企业跨越某些资金、资源障碍,协调产学研之间的关系,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创造公正透明的外部环境。

  (3)引进不同的服务主体,加大聚集和集成力度,整合各类宣传及招商渠道及资源,打造立体化的招商渠道体系,从而将招商工作及活动的影响力和效果最大化。

  (4)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经营产业提供支撑。针对企业的需求,整合、优化各类资源,提供满足需求的精准服务和解决方案,促进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交互,提高政府对本地产业的服务效率以及统筹管理。

  最后,以经营的方式管理产业。

  (1)“专业化”指导城市经营产业。一个城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战略,更离不开及时的修订及完善。而作为产业发展的承载者和共赢者,城市最了解本地优劣势,城市应该作为服务外包产业的“智囊团”,结合对本地和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特点和竞争态势的深刻认知,把握产业需求和发展趋势,从而正确推动本地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指导并引领产业发展。

  (2)集成化,城市应该具备管家的能力,集成产业需求和资源,打造产业推动体系。没有产业要素就无法吸引企业,无法吸引企业的城市也就无法成为真正的产业载体,更无法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因此产业内各种资源要素在城市的聚集也就成了服务外包城市发展的根本及产业经营的重中之重。城市应担当产业管家的角色,聚集产业各类资源,提供多方面的专业服务和发展环境,打造以品牌、联盟、协会、平台等为核心的产业推动体系,实现城市服务外包产业生态系统的长期发展。

  (3)打好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品牌与产业竞争力密切相关,城市品牌化是产业运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战略性杠杆,政府营销时代来临的先行者就是城市品牌营销。经营产业品牌对加强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城市经济实力与提升知名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要想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关键在于打造知名品牌,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产业是先导,城市是载体。特色的产业聚集和完整的产业链条,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相应的,城市的禀赋和积淀,则是承接或者引导产业发展的环境和基础。产业的发展使城市有了繁荣的支撑,而城市之间的交流和辐射又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发展不仅代表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也给城市带来深刻的产业逻辑结果。关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关注服务外包城市的发展。更多信息,请登录http://www.chnsourcing.com.cn/top/city/2012/。 

现在评论本文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输入框即可显示验证码
相关推荐
2015 CPCC中国版权服务年会闭幕式上中国版权十件大...
"小苹果"创作人凭神曲入围2014十大中国著作权人【图文】
我国自主研发堆芯分析和燃料管理软件获软件著作权...
2014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政府门户网站统计报告【图文】
网游被破解侵犯软件著作权登记【详细】
网络版权两法衔接机制逐步成熟
百年金海智慧城市研究院成功申报一项软件著作权登...
中劳网荣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图片】
南京市锅检院获一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详细】
马钢煤焦化公司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详细】
热门排行榜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样本 1192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常见问... 93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流程 6795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 5341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 4764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优惠政策 3397
2012软件著作权登记费用和流... 2510
双软企业优惠政策 2328
商标注册查询 2111
软件产品认定 1838
热门认证
双软企业优惠政策 2328
软件产品认定 1838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代理服务流程 1491
软件企业认定 139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基本条件 1266
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 1082
软件企业认证代理流程以及方案 1023
软件企业认证需要资料和优惠政策 663
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 637
高新技术认定的专家和中介机构 597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6 中国版权在线-软件著作权登记代理
网站备案:京ICP备09084542号北京久源博宇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