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工书屋”送书进企业。

农民工现场入会。
近年来,昆明高新区总工会紧紧围绕“高新区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的目标,以“建功立业”、“两个普遍”和“送温暖”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加大社会资源整合,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职工,形成与相关部门共建工会新格局,扩大了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成为了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强组织 夯实基层基础
作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昆明高新区辖区企业众多。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2013年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工作规划》和昆明市总工会“党工共建、创先争优”和“两个普遍”的安排部署,高新区积极推进“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工作的开展。
在人员少、任务艰巨的情况下,为了能够高效、快速完成此项任务,高新区总工会与工商、地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部门及五华区、西山区、呈贡区总工会加强联系,通过各种渠道摸清了高新区进区企业的基本情况,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数据库的内容逐一认真核对,对高新区企业数和企业建会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掌握了高新区各类企业数、企业名称、企业建立工会数、涵盖法人单位数、企业职工数、工会会员数等,尤其是外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的建会情况。
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各家提供的名录有很大的差异。为了能够真实地掌握区内企业的真实信息,总工会对不同的企业名录进行逐一对照,认真甄别,通过电话详细了解、实地核查、分片包干、深入企业排查等多种措施,开展了对区内企业相关数据信息的专项普查。
在初步筛查了一遍之后,高新区总工会又针对生产正常的企业集中力量进行实地普查,进一步摸清了高新区企业生产状况、企业员工数量、联系方式等基础资料,为完成市总下达的建会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普查,高新区总工会对全总数据库中的企业逐户访查、分类梳理,有的放矢地抓好组建工作,努力消灭组建的盲点和空白点。在继续整合用好“党工共建”、“创先争优”、“双措并举、二次覆盖”等活动载体基础上,积极与人社局、企业家协会和工商联三方协调,充分利用创建“昆明市和谐企业”、“五一劳动奖状、奖章”评选、“工人先锋号”、争创“双爱双评”先进企业、开展职工之家建设等载体和平台,多角度、全方位地推进组建工作。
2011年,高新区全区共完成企业建会1011家。入会会员20471人,较好地完成了市总工会下达的企业建会指标和发展工会会员的任务。
按照增量要进入常态的要求,市总工会又下达了今年工会建会率要保持在90%以上,入会率保持在85%以上的工作任务。为此,高新区总工会联合各个社区对所辖区域进行普查、高新区工商分局、地税分局协助查等多种措施,开展了对企业基层工会、工会小组、联合工会、工会联合会的专项普查,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运行机制。
截至今年10月,在去年完成工会组建任务的基础上,全区完成建会企业数1307家。工会会员数40996人,基本完成了昆明市总工会年初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
抓服务 给力和谐园区
目前高新区入驻企业超过5000家,其中绝大多数为高科技企业,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有3家,上10亿元的企业有11家,上亿元的企业有54家,形成了以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力装备制造为基础,提升带动水科技及环保、电子信息、创意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技术先进、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大、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园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高新区不断壮大发展,面对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对园区整体的服务水平更高要求,高新区总工会始终遵循以服务企业、服务职工为己任。今年年初,由高新区总工会牵头召开了由区人社局、区综合执法大队、区经济发展局(企业家协会)、高新社区办公室、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农民工维权中心参与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协调扩大会议,进一步加大了广大职工群众(含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每逢重大节假日,总工会都要专门安排人员对农民工和企业有诉求的职工采取专职人员接待、跟踪处理,尽最大的努力与资方联系协商解决好企业职工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将劳动纠纷降低到最低限度。今年1至10月,全区农民工维权和劳动争议调解共受理人员来访35起,信访(电话)45起,涉及金额近287.08万元。
根据维权的难点和重点,高新区总工会今年购买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在重点企业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云南省企业工会条例》等国家和省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和企业基层工会要加大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遵守国家规定的用工制度。并对来访者讲解如何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农民工在打工时要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要求企业为职工购买社会保险的重要意义,将不稳定的因素降到最低限度。
在与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合同签订上,年初,区总工会向150多家企业发放了企业集体合同、职工工资专项合同和妇女特殊权益保护合同等,要求各基层工会在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时,要签订企业集体合同,工资专项合同和妇女特殊权益保护合同。用合同的形式保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了劳务派遣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要求使用劳务派遣工的各基层工会要将劳务派遣工动员入会,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要求辖区内劳务派遣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和劳务派遣工入会率要达到一定的目标。
同时,高新区还对9家企业进行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五个一”试点。试点企业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既有行业协会也有街道办事处,为下一步做好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打好基础。
这些举措有力地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职工工资收入随着企业发展逐步提高,促进了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形成了“劳资双赢、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升了工会组织的地位,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创特色 打造亮点品牌
在立足基础重点工作“不动摇”的同时,高新区总工会还通过大胆创新,不断摸索,使工会工作亮点频现。
今年年初,一场“亲情式”的送温暖活动在高新区总工会开展。对部分基层企业生活特别困难的职工,总工会给他们送去了生活用品和现金补助;对生活困难、家住农村的老劳动模范,总工会到劳模家里进行家访,给他们带去了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温暖,并将2100元的现金补助和过节物资送到了他们手中。
在送温暖的同时,总工会还向企业负责人和工会主席送政策,宣传省市工会文件精神,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希望企业及时、足额地发放企业员工工资,为和谐企业、和谐园区、和谐社会多作贡献。
总工会还将“送祝福、送问候、送关心”与“送温暖”结合起来,让进区企业切实感受到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企业生产的关心和职工生活的关怀。到目前为止,高新区总工会已对高新区19家企业的45名困难职工和劳动模范60余人进行了慰问,发放慰问金3万余元。
“职工书屋”是高新区总工会近年来力推的为企业职工做实事、做好事的一项特色工作。为给企业职工提供一个学习的场所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高新区总工会把建设“职工书屋”作为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的落脚点。今年,高新区总工会又用工会经费3万余元为区内昆明积大药品销售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购买了各类书籍,制作了“职工书屋”牌匾,建立健全了企业“职工书屋”。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市级 “职工书屋”示范点6家,区级30余家。同时依托职工书屋平台,各级工会积极开展工作,发挥职工书屋的作用,职工书屋已成为工会服务职工、繁荣职工文化的重要阵地。
天灾无情人有情。今年面对再次遇到的特大旱情,在高新区总工会的组织下,进区企业纷纷行动起来,主动送水、送粮到贫困乡村。在富民县小水井村,整整两车的矿泉水运到,村民忙将家中的储水罐全部搬出。据小水井村村长韦开荣介绍,全村480余人,绝大多数为苗族,全村人均收入仅为1000元左右。面对大旱,村民饮水已非常困难,最近的水源点也有5公里左右,基本上是靠村民用拖拉机不定期运水。爱心企业通变电器有限公司送到的500桶桶装、100箱瓶装矿泉水以及部分食品解了全村人的燃眉之急。当村民听说送水企业来自100多公里外的高新区新城产业基地时,都激动的连声说谢谢。
下一步,高新区总工会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以“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职工”为重点,大力推行“调研到一线、帮扶到一线、服务到一线”的一线工作法,“真诚倾听职工呼声、真实反映职工愿望、真心关爱职工疾苦”,充分发挥好工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增强工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