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2日讯10月10日下午,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监理专业1032班学生马鹏,与其他35位同学一起,成为首个“标力班”的学生。这是台职院与标力建设集团的一次合作。“标力班”学生经过挑选,学习毕业后将直接进入标力集团上班。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台职院向来注重校企合作办学。据了解,该校现有的32个专业中,有20个工科专业直接对接地方产业。从最初的创办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到把学校搬进企业,与企业共建二级学院,台职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目前,学校与企业合作建有19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主要合作基地148家,紧密型合作基地33家,示范型合作基地6家。
其中,与企业共建二级学院,是今年新创的办学合作模式。
标力建设集团副总经理沈华介绍,今年4月份,校企两家迈出联合办学的新一步――将原有的土木工程系变成“标力建筑工程学院”,学生仍然在学校上课,原有的教学计划不变。企业参与教学管理,提供师资和实训基地,参与科研项目开发,产学实体建设等。“学院即隶属于台职院,又是标力的产业板块,目前,已经有1200多名学生。这么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加紧密地与市场接轨。”
“另外,学校在对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中,也聘请企业实践专家、课程开发专家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和开发课程。”台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金则新说道。
目前,学校校企合作共开发工学结合课程129门,校企合作编写特色教材56部,有29部入选省级重点教材。
专利推广量位居全省高职院校首位
今年5月,机电专业教师研制的一种用于田间农作物搬运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向黄岩临湖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完成专利转让,金额10万元。
据统计,近三年,学校获得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学校总专利数量100多项,向企业转让专利技术及软件著作权37项,专利转化率达38.57%,专利推广实施的数量位居全省高职院校首位(据教育部《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报告2010》中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高校平均专利转化率为5%)。
“向黄岩转让只是其中一项。”学校负责科研管理的李老师这样说。
李老师介绍,台职院科研开发主要有三块内容,包括教师应用技术研究、教学改革和学生科技创新。“其中,又以教学改革为主。”李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典型机械零件制造工艺与实施》这门课程设计的10个学习任务,有9个是来自与企业联合研发的产品,如浙江安露清洗机有限公司的发动机箱体、台州市双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多线切割机主轴部件等零件。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机电专业群老师将专利技术应用到11门工学结合课程中,编写专著、教材、讲义10部。”
把老师培养成企业不可缺少的技术人才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企业为高校提供师资力量、实训基地,高校又能为企业做些什么呢?”金则新说。
他认为,高校可以多些科研,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以多开展一些社会培训服务。但这一切,都需要老师带头,并带动学生去做。“所以,教师队伍的建设很关键。”金则新总结。
据了解,台职院目前的师资培训采取“送出来、引进来”双相结合。每年,学校组织一部分老师去高校、企业做访问学者,并出台政策鼓励老师进修、攻读博士学位,提升学术水平。同时,从企业引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企业副总等高级技术人才,逐步形成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我们鼓励老师去企业承接一些课题、项目,合作研发。更希望老师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技术人才,企业碰到什么问题,非打电话问老师不可。”金则新说。
上文提到的向黄岩临湖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转让专利一事,就是个例子。
据了解,这个课题是专业教师假期下企业实践锻炼,企业提出要求,才开展研究的。李老师介绍:“在整个课题研究中,老师带领,学生参与。整个过程,既满足了学生的知识需求,又服务了企业的实际需求。”
“也只有建立起类似这样的校企利益共同体,高职院校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金则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