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平均收视只有0.45,成绩并不算耀眼,但是真人秀的节目形式、“毒舌”评审以及植入广告所引发的巨大争议,让东方卫视的《顶级厨师》成为了荧屏上的一抹异色。
在海外,美食综艺节目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顶级厨师》(MasterChef)的原版来自澳大利亚,如今已在包括美国、中国在内的34个国家落户,衍生出了51个版本。此外,美国的 《地狱厨房》(Hel'sKitchen)、《顶级大厨》(TopChef)等同类节目,也在世界各地拥有大量忠实粉丝。
尽管面对选秀节目,厨师们普遍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收视率方面没有任何胜算;但是,海量的广告植入,让美食节目将真金白银收入囊中,成为它赖以生存的根基。
现象《顶级厨师》水土不服?
虽然东方卫视为《顶级厨师》付出的版权费用很高,能请到歌手李宗盛、传奇厨师刘一帆担任评审想必也代价不菲,但收视率完全无法与同样是“舶来品”的《中国好声音》相提并论,甚至连在同一播出平台的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梦立方》也无法超越。
好在广告效益上,《顶级厨师》并不吃亏。有网友评论:“《顶级厨师》视觉效果不够华丽,刀具的牌子倒是无比醒目,它就像是一条不时插播节目的广告。”对此,该节目的导演陈晔解释,这是因为美食节目天生比其它节目更具有植入的空间。尽管未公开具体数字,但陈晔表示,其广告收入已足够回本并有所盈利。
除了连篇累牍的广告,《顶级厨师》的毒舌评委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虽然有稳重的东方卫视当家主持人曹可凡压阵,但节目组中唯一一位专业评审、和平饭店行政副总厨刘一帆表现火爆,在镜头前经常咆哮甚至爆粗口,对选手所做菜品给予的诸如“澡堂子”、“狗屎”等恶毒评价,让不少观众都感觉难以接受。尽管刘一帆接受采访时多次表示,干厨师这行就是如此,但仍被网友质疑过于作秀。
面对种种质疑,初来乍到的《顶级厨师》能在内地站稳脚跟吗?
抢广告收视不重要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中国版《顶级厨师》收视情况不太好,美版怎么样?
莫妮卡·斯托克 (以下简称斯托克):
单从收视率上看,美食节目比起一般真人秀节目没有任何优势。《顶级厨师》收视最高时,还不到《美国好声音》(TheVoice)的一半。其实对我们来说,收视率并不是我们最关心的。但如何将节目做得好看,能从其它同类竞争节目中抢来广告商,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FW:美食节目的广告很好做吧?
斯托克:尤其是植入式广告。美食节目本身就有很多植入空间,锅碗瓢盆以及各式厨具都能顺利引入,这也是我们这类节目赖以生存的根基。
海外求“解”
其实在国外,美食综艺节目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在美国,就包括《顶级厨师》(又译《厨艺大师》)、《顶级大厨》、《地狱厨房》等多档同类型节目,竞争更加激烈。美版《顶级厨师》制作人莫妮卡·斯托克今晨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揭示了这档全世界最火爆的美食综艺真人秀的生存之道,或许能为中国同行带来启示。
拼剪辑不直播就要“秀”
FW:既然不是直播,节目组会不会通过剪辑,让节目“秀”的成分更多一些?在中国这饱受质疑。
斯托克:我们没有直播节目的优势。通过剪辑让节目看上去更具有火药味,正是我们的关键,我不觉得这有问题。
在节目中,会有一个隐形的剧本,让选手们的个性有着不同的发展。就像在第三季的比赛中,纽约男孩瑞安人见人烦,而单亲妈妈蒙蒂也被人认为太武断。但事实上,这些选手人都很平和,只是由于节目时长和话题性的考虑,才显示出糟糕的性格。
FW:评审在节目中似乎有着不同的分工,而且其中至少有一位很“毒舌”,这是此类节目的定式吗?
斯托克:的确有分工,评审必须分别扮演红白脸的角色,但这些都是根据他们各自真实的性格来安排的。比如我们的节目中,格拉汉姆负责安慰和激励选手,乔则比较直接,他和戈登更多的会去扮演毒舌角色。这样搭配会让评判更有层次感,也更好看。
难公平“有故事”的选手带来双赢
FW:美国有这么多美食综艺节目,《顶级厨师》得以立足的法宝是什么?
斯托克:毕竟烹饪的手法以及菜品都没有大的区别,所以选手成了我们与其它节目最大的不同点。相比之下,《顶级厨师》更青睐于非专业类的厨师,因为这样的比赛可看性和原创性更强。
FW:在中国,大家就对专业厨师参赛很有看法。
斯托克:其实我们也承认,选手不能是绝对意义上的业余选手,都得是“准大厨”。因为选手水准得不到保障的话,节目就没法看了。我相信中国版也是这么考虑的吧。
FW:比赛中你们考虑的选手的技巧多,还是他的背景故事多?如何平衡比赛公平性和节目的可看性?
斯托克:坦白讲,虽然我们都期待公平的比赛,但是绝对的公平很难存在。在海选以及面试时,我们确实会考虑选手背景以及自身故事。
比如在最近结束的一季中,获得冠军的亚裔选手克里斯蒂,她本身是一个盲人,但是表现出来的拼搏和乐观为她赢得了不少观众,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这个节目。当然,克里斯蒂的厨艺本来就是十分优秀的。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双赢。
天生弊端 和观众难有互动
FW:你觉得这类节目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斯托克:就跟每个国家都有“好声音”一样,《顶级厨师》在很多国家也有不同的版本,如何创新——或者说改编,是制作方的最大难题。
我们在原版的基础上加入了不少特殊元素,有一期节目,我们甚至要求选手烹饪羊腰、牛百叶以及牛生殖器,这些西餐少用的食材,就能为节目带来新意,吸引观众。
FW:这么看来好像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厨师”了。
斯托克:美食节目有一个天生的弊端,那就是自身的距离感。整台节目与观众无法形成有效的互动,不管是《顶级厨师》还是《顶级大厨》都一样。对观众而言,这些美食摸不着吃不到,而节目播出时长的限制也决定了无法将菜肴的完整制作过程呈现出来。这一点至今没有一个太好的解决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