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晋娜)记者近日从重庆市知识产权局了解到,重庆与贵州、安徽等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全国首批专利信息利用促进与帮扶试点地区,可通过试点探索出全国专利信息利用促进与帮扶工作的工作模式,推动建立政府协调下的专利信息利用需求者与服务者的对接关系。
据了解,五个试点地区可利用国家局的专利数据、人才等资源,提升地方专利信息利用能力,营造利用专利信息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试点工作将根据专利信息利用工作实际,结合各省(区、市)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以培训、业务指导、项目支持等不同手段进行分类指导,实现政府、服务机构、企业间需求与服务的有效对接。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工作得到快速发展,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专利信息对企业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重庆知识产权局将顺应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需要,积极规划采用云计算技术和开发体系架构,整合全球专利信息资源和集聚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建设专利云,加快推进专利信息的传播和利用,更好地服务企业需求。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建高 通讯员丁巍)5月17日,青岛市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哈尔滨工业大学计划用5年时间在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规划建设1600亩“智慧先行、即插即用、全球共享、无缝链接、才智结合”的多功能交叉、国际水准的“哈工大青岛科技园”。
据悉,科技园内重点建设“一院、二基地”:“哈工大青岛工业技术研究院”“中俄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基地”和“青岛哈工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合作注重研发平台国际化、研发单元市场化、研发投入资本化。青岛市首次与合作院校共同组建天使投资组合基金,政府3000万元引导资金,带动社会资源不低于1.5亿元,转变了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放大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用股权投资的方式,通过哈工大专业化投资机构的运作,把高校好成果、好项目引到科技园转化,这种市场化、商业化的模式,更加适应市场规律的变化。“三化”的管理运营体制,创新了青岛市与高校、院所的引进共建模式,将全面推动青岛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深入合作,力争到2017年将哈工大青岛科技园打造成青岛蓝色经济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产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