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经济网讯(作者 欧大庆 易强)用商标促产业结构完善,产业调整推进商标提质。9月9日晚上8点半,麻阳工商局高村工商所所长唐文生接到该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养殖经营户谭勇的电话称,急需对自己养殖的“贵妃”鸡进行商标注册,请求给予指导。
第二天,该局分管商标工作的副局长曹军带领相关人员赶到该养殖场,从商标设计、商标查询、注册表格填写等进行现场指导。当看到填写好的申请表和设计出来的商标式样,谭勇兴奋的说“谢谢你们的现场指导,商标注册后自己的家禽就有了自己的名字,养殖也可以不断扩大生产了。”
近年来,麻阳工商局把服务地方经济、实施“商标富农”战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的原则, 形成有效的商标发展递进体系;大力开展商标进乡镇活动,确立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标”的工作目标,全面推行商标注册建议书、商标法律告知书、商标使用提示书、商标策略提示书“四书”工作,通过实行“商标+专业合作社(公司、协会)+经纪人+农户”的模式,对农民申请农产品商标注册。同时,该局还从商标的查询、设计、注册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一方面通过商标注册促产业结构完善,另一方面产业调整推进商标管理工作的提质。到日前,全县注册商标120件,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湖南省著名商标3件,其中涉农商标28件,商标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18个方面,有力的推动了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民增收。
2011年,湖南省麻阳兰里镇成立了麻阳神仙垴红心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圣贤坳”牌商标。通过商标战略的实施,圣贤坳牌红心猕猴桃初步形成了“统一规划、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分配”的一条龙产业格局,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发展红心猕猴桃产业的积极性。目前,麻阳神仙垴红心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社员由原来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21户,种植面积达由成立时的32亩发展到现场的1000余亩,圣贤坳牌红心猕猴桃远销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实现总产值800多万元,社员人均增加收入2.5万元。
该县兰里镇盛产的桃子虽然个大、味美、价廉,但在市场上并不走俏。自从注册“锦皇”商标后,桃子不仅每公斤比原来多卖2元,还销往上海、郑州、广州等大城市,成为市民的抢手货。尝到甜头的农民终于意识到品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全县掀起了一股农副产品商标注册热潮。短短几年时间,该县已在柑桔、葡萄、西瓜、梨子、大米、蔬菜、花生等30多种农副产品上注册了商标。
“建新房,娶新娘,全靠柑桔来帮忙。”麻阳柑桔协会会长滕代松在谈起“麻阳”柑桔证明商标时高兴的说。自“麻阳”柑桔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后,采取“公司+基地+果农+商标”的动作方式,全县涌现了112个柑橘专业村,占全县总村数的36.8%。2011年麻阳柑桔总产值6.5亿元,柑橘总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9%;农民人均柑橘纯收入910元,占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的54.6%。柑橘的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有260户,5万元以上的有2150户,1万元以上的达1.6万户,普通几千元收的农户则不胜枚举。“麻阳”柑桔证明商标成了全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