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湖北宜昌12月18日电 今年以来,宜昌市夷陵区工商局大力实施“兴农富民”工程,服务“三农”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5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28家,区级龙头企业12家,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已达17家。
红盾护农
据了解,宜昌市夷陵区工商局今年先后组织开展了红盾护农保春耕、保夏种、保秋播以及肥料等专项执法行动,还结合工商职能扎实开展了“双保行动”,即“红盾护农保生产”和“消费维权保安全”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种子、化肥和农药。同时,区局还积极组织开展“十佳农资放心店”评选活动,对10家农资放心店进行了通报表彰,积极营造安全放心的农资消费环境。区局还结合农资监管软件运用推广工作,对辖区470户农资经营主体进行了“拉网式”大清理、大整治,立案查处农资违法案件46起。
商标富农
该局把培育农产品品牌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壮大特色产业,农副产品商标申请量、注册量大幅提高。同时,进一步健全商标富农机制,积极引导农民运用商标战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截止目前,我区已拥有注册商标931件,仅今年商标申请量就达237件,其中农副产品商标161件;成功注册商标141件,其中农副产品商标83件。我区5件驰名商标,稻花香集团的“稻花香”、“关公坊”、“清样”及萧氏集团的“萧氏”、“金香品雪”商标,均为农产品商标。全区已申请注册以地理标志为核心内涵的“宜昌天麻”、“邓村薇菜”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2件,涉农的集体商标“邓村绿茶”1件,农产品商标和商标集群化发展取得新突破。
合同帮农
夷陵区工商局以深入开展格式合同点评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以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带动、城市消费带动为依托的合同帮农机制,积极探索推动“农超对接”、“村企对接”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并通过合同监管、指导签约、帮助履约、调解纠纷等多种途径,提供涉农市场主体优质服务。今年以来,全区工商系统已成功指导签订农业订单4500多份,签约金额达4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