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没有破坏力 早报记者注意到,7月9日地震的震中位置为北纬32.5度,东经121.6度,与昨日地震的震中位置完全一致,两次地震也都是3.8级,发生时间也十分接近。这样的巧合也让不少网友直呼不可思议。 对此,龚寿荣解释说,地震震中位于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这里是江苏的“老震区”,近20年来地震发生较为频繁,这两次地震都是正常的能量释放,市民不必对此感到恐慌。 “这两次地震属于有感地震,基本没有破坏力,一般震级达到4.8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造成破坏。”龚寿荣表示。 对于未来该地域是否会发生破坏性地震,龚寿荣告诉早报记者,这次地震发生后,江苏省地震局随即组织“会商”,目前,通过电磁波、水位仪等监测手段并未发现有大规模破坏性地震的先兆,地震局也未接到相关生态异常报告,如水井漫溢、动物不安等。因此,基本可以判断,近期如东周边不会有大规模破坏性地震发生。 ◎ 相关链接 震中区域1984年 发生过6.2级地震 十日内两发3.8级地震的如东海域,曾于1984年5月21日发生过6.2级地震,当时震中与江苏陆地部位的最近距离约为30千米。地震使如东县的900余间民房受到轻微的损坏,倒塌烟囱42座。极震区烈度达6度。“当时的大地震不仅南通、上海等地,连距离更远的南京市民都感觉到了。” 龚寿荣称。 据介绍,从1984年大地震之后,如东附近海域陆续发生过4次有感地震,分别是1986年发生4级地震,1990年、1994年、1995年发生3.6级地震。而自有记载以来,震中附近15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过20多次5级以上地震,次数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