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发生的6级以上地震共6次
翻开史书,我们可以看到,北京从有地震历史记载以来,地震不断。我统计了一下,震中发生在北京地区的地震,不算小的地震,光6级以上的就有6次之多。
■从辽代开始,到清代雍正年间,几乎每一个朝代,都会经历一次或几次如噩梦一般的山崩地裂,演绎出百姓流离失所,骨肉分离的地震惨剧
辽清宁三年(1057年),在北京发生了自晋元康有史记载以来,第一次6级以上的地震。震中在北京南郊的大兴,震级是6.8级;此后,间隔四百多年,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居庸关发生6.8级地震;接着五十多年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通县南部又发生6级地震;一百多年后,清康熙四年(1665年),还是在通县,西部又发生6.5级地震;十四年后的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河、平谷发生了8级地震。这次地震由于震级大,波及范围广,灾情严重,成为北京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然而三河、平谷大地震的创伤还没有“医好”;时隔51年后,雍正八年(1730年),北京西郊的海淀及昌平,又发生6.5级地震。
我试着将史料中记载的这些地震地区,在北京的地图中标出,发现它们遍布在了北京的大兴、延庆、通州、平谷、海淀、昌平等区县。
■辽代清宁三年,北京地区发生6级以上的大地震,震中在大兴,震级为6.8级,震中裂度为9度,而城区的裂度为8度。整个幽州城,从城区到城郊,基本都被毁坏了,被砸死有数万人。建于唐武则天时的悯忠古寺,被夷为平地。重建后的悯忠寺在雍正年间改名为法源寺
北京历史上记载的6级以上的大地震,发生在辽清宁三年(1057年),当时正是辽道宗耶律洪基执政时期。这次地震的震中在大兴,震级为6.8级,震中裂度为9度,而城区的裂度为8度。
这次地震强度大,破坏严重。整个幽州城,从城区到城郊,基本都被毁坏了。地震后统计,被埋在建筑物下和被砸死者有数万人之众。按照当时的人口计算。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数字了。当时幽州城内的悯忠寺,寺中的两层楼阁———“悯忠阁”和大量庙房在地震中也被震毁了。
悯忠寺是座古寺,建于唐代。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李世民为悼念东征高丽阵亡的将士,诏令立寺纪念,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寺院建成,赐名悯忠寺。唐景福年间,幽州节度使李匡威对寺又重加修葺,并增建“悯忠阁”。“悯忠阁”高大雄伟,古人有诗赞曰“悯忠高阁,去天一握”。然而昔日的壮丽高阁,在辽清宁三年大地震中被夷为平地。 |